八卦掌的趟泥步,心意拳遛鸡腿,太极拳摩擦步,实质都是寻找阻力

[复制链接]
781 1
蓓6264 发表于 2017-4-28 17:44: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阻力“】劲力根本,功夫的捷径。
八卦掌中的“趟泥步”,心意拳中的“遛鸡腿”,太极拳中的“摩擦步”,如果谈其实质,都是在寻找“阻力”!上肢可以通过关节的“锁”实现,下肢则通过与地面的“磨”实现!如同将整个人置于泥泞之中,虽能动,但须耗一身之劲力赴之,如果能在松的情况下,找到“力”,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筋骨劲”,各拳种训练的方式各不相同,但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抛弃玄奥的拳理,从源头找问题,则能一日千里。“阻力”制造了“动力”,如果加上肌肉的松,就是我们追求的“劲”。“劲”体现“颤”,以大筋为核心,“力”则以肌肉为根本。大筋很好解决了“对抗肌”削弱力量的问题,同时又解决了劲力的连续不断,做到“棉里裹铁”的状态,又可以做到力不从地起,运用自身筋骨崩弹,做到手脚齐到,多点进攻!这也是传统拳的魅力所在,如果有系统的训练,对抗,传统也可以变得很强!


“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功力深厚,其练拳时,注重手臂与身体相磨而行,那么“磨”到底有多重要呢?当手臂与身体相磨,产生阻力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我们知道“肌肉用力”和“撑筋拔骨”是对立的两种劲力,肌肉收缩紧张会导致关节被包裹紧而无法打开缝隙,自然“大筋”也就无法产生崩弹的劲力。因此传武练习时,往往通过“外界”的条件来实现,比如肢体与身体的“磨”就是常用的一种方式。所谓“阻力”,简单理解就是“反方向”的力,比如拉开“弓弦”需要力,将弹簧压紧需要力,将皮筋拉紧也需要力……,这种“力”是产生“劲力”的先决条件,缺少了这种力,“筋骨力”就无法实现。我们很多朋友在练拳时,就是因为找不到“阻力”,所以也就无法体会“筋骨劲”的存在,处理好“筋骨劲”与“阻力”的关系,练拳自然能够事半功倍!


传统武术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由最初的搏击形式,演变成目前“以演代练”的方式,不能评价是进步还是退步,只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但传统功夫的精髓可以不丢,在“演和用”中同样可以脱颖而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拳可以“速成”,以拆分关节,单独盘练的模式代替套路演练的方式,极大程度提高了效率,单盘的练法纯粹而暴力,直接简单增加功力,使得在很短时间内即可突飞猛进。用“演武”的方式练拳,具有趣味性,养身性,但对功力而言却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缺少了“筋骨论”的引导和学习,使成就功夫变成了“奢侈品”。我们练拳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返先天”的过程,就是将人体结构重新整合,“以根带梢,以身动代替肢体的动,以筋骨崩弹代替肌肉用力,以内脏起落主宰身体躯干的起落进退”,使之“整体如球”,盘练的方式也可以很简单,由“单关节到多关节,由多关节到合内脏”循序渐进!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5nnzm5phqp 发表于 2017-5-16 06:07:28 | 只看该作者
数量积累不够永远不会产生质量的改变,不管你用任何科学或者玄学的理论往上套都不会改变那个质量。这个世界没有对错。谈对错就是要立规矩,洗脑套名利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1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