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武术界有人在讨论义和拳的技术体系

[复制链接]
1707 0
yqyrj005 发表于 2018-6-11 21:05: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早些年,武术界有人在讨论义和拳的技术体系时谈到,一般来说,一种拳术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应该有个基本稳定的技术范畴了,但从王伦时的义和拳发展至清末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其间义和拳仍然包括着庞杂的武术内容,言下之意,义和拳缺乏基本稳定的技术范畴,也以此作为义和拳只是个组织名的依据。
关于武术拳种的名称与技术的问题,笔者在拙作《中国武术史》第六章中曾提出:从名与象的角度,一个成熟的拳种应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拳种名称,二是相对稳定的拳理技法。从这个逻辑层面讲,上述的观点有其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目前还难以清楚寻绎出义和拳具有体系的拳理技法。但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是难以采用整齐划一的简单方法来解决的,而必须要将其放到一定具体的历史文化环境下进行具体考察与研究。
众所周知,武术传统拳种的形成,是个极为复杂的多因素文化的合力过程,它大约出现于明清以降。就目前在社会上传承有源的诸多传统拳种而言,其中有的拳种不仅具有其名称,也有其相对稳定的技理技法,如太极、形意、八卦及梅花、地趟、螳螂、翻子等,但也有些拳种未必就有明显“基本稳定的技术范畴”,比如,就拿蜚声海内外的少林拳来说,它无疑是中华武术中最享盛誉的一个传统拳种了,但林林总总被冠以“少林”之名的拳械技法,究竟什么是其“基本稳定的技术范畴”?至今并不清楚,难道就是某些人士所谓的“拳打卧牛之地”或“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名扬天下的少林拳尚且如此,遑论其他!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2

帖子17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