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铁线拳前十五式秘本,黄飞鸿弟子林世荣编著

[复制链接]
1741 1
liping1234567 发表于 2018-2-25 21:54: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鐵線拳 (林世榮)

第一式 敬禮開拳

圖解:面南自然而立。雙手下垂,腰正頭平,斂神靜氣。

隨後吊左腳(腳尖著地,腳跟離地),曲右膝,右手成拳,

左手成掌(四指撐天),提至右胸前腋下,再一齊堆出,拱手頂禮(如圖)。

此為洪拳有名之拜謁橋手。



要旨:出手時目向前視,口唇吸氣閉緊。內力悠然貫於橋拳掌中。

實戰:當我靜立時,若敵一拳由中路打入,我可立出此拳掌,連消帶打,再順勢扭手,成雙掛拳打落。可參看工字伏虎拳之第九式。  


注示:此敬禮開拳,中藏深義。

其吊腳勢表示鞠躬,左掌像月,右拳像日,合而為一“明”字。

相傳洪拳祖師以此暗喻反清複明之志。

此勢又名拜謁橋手,乃洪拳連消帶打法門之一。  


第二式 二虎潛蹤 

圖解:承上式。扭手一收,在兩手變拳時口喝一聲“哈”,接著雙拳立即向上打出

(可參看工字伏虎拳第九式)。然後氣呼至盡,合口,將拳藏腰收後,貼於命門穴;

同時收回吊腳,胸部挺直,眼平頭正,兩腳直而不曲(如圖)。


要旨:合口,以鼻呼吸,連作三次;注力於兩臂。

實戰:此勢由拱手而變雙掛拳打出,然後藏拳於腰後。義見第一式,此略。

此勢旨在修煉內功,以鼻調息,蓄宗氣於胸,並注之於胸。

注示:凡練洪拳者,切莫小視此式。

須知此挺胸合口注力之法,乃洪拳內功產生之秘要。 久習此法大有益於肺部。


第三式 雙劍切橋

圖解:承上式。將所藏兩拳,從後沿脅提上至胸腋;隨後拳心相對,松指放拳一夾成切掌,形如刀劍(如圖);同時開口呼氣,出“呵”一聲。此名雙劍切橋,指尖朝天而不向下。

要旨:切掌指尖向上,掌心相對。發“呵”聲時先抱納一氣,再行呼出。以聲帶勁,注力指掌。

實戰:此勢一法三用:一練夾力;二練沉肩;三練刀掌。

實戰中,夾掌可以夾人頭部,沉肩可以穩身定橋,而以掌化刀,則可以寸勁打人。

此屬洪拳近身短打之法。




注示:此雙劍切橋,無形無勢,似極簡單無力,但洞悉洪拳者,

皆知其含義不湣Iw洪家技擊,講究近身短打,貼馬擒拿,其所有功夫,

無不由短橋發力而成。此勢正是練短力之法,習者切勿忽之。  



第四式 老僧挑擔

圖解:承上式。兩切掌向外一攤(掌心朝天),接著分三節握拳:

第一節屈握四指;第二節指扣掌心;第三節拇指合于食指之上成拳(動作要快)。

然後兩手離肋往上一抽,成外頂之勢,兩拳相對於雙肩之間(與腮部平行);

同時口出“吃”一聲。



要旨:兩手握拳與頂抽拳要一氣呵成。

實戰:此勢主練肩膊抽力之勁。“吃”一聲,乃以聲催力。 當我勢如上式時,若敵前來抱我,我即抽手頂,以此法擊其心胸。在近身短打中,此勢頗具威力。

注示:此法尚有強身健體之功效。

凡肩部諸症,如肩周炎、肩關節痛等,練此法百日,必收奇效。惜今人鮮如也。

第五式 驚鴻 歛翼 

圖解:承上式。將左右兩拳由上向下切落,放拳變掌,

口出“吃”一聲。掌對腰中,腕貼盆骨,手向後,指尖朝外

要旨:放拳切掌要有力。口出“吃”聲 。

實戰:此勢為冚手,由此可變標串掌攻敵。

注示:南粵洪拳,有一門三家之說。

一為南少林之洪拳,由福建少林寺覺因和尚及感法禪師傳入,以鐵橋三、顏耀庭、顏殿雄為代表;二乃洪門中所有拳術之通稱;

三指粵人洪熙官所創之拳術,亦叫洪拳。

鐵線拳為覺因和尚所傳,由鐵橋三行之於世,乃南少林之“洪拳”,學者當體認之。


第六式 左右寸橋



圖解:承上式。將腰間兩掌,各向左右標伸而出,同時口出“噝”一聲(如圖)。

要旨:臂直與肩平。

實戰:此勢為左右齊攻之法。

注示:此法固可攻敵,但其深義,卻在練鐵橋手。

欲使手橋似鐵,全憑練此標指之勁。

初練時空臂而發,繼則以沙包縛臂,初僅三五斤,

漸而加至百斤,最後雙臂能承重五百斤以上,便告功成。

當年鐵橋三便以此鐵橋手而一舉揚名。可知此法非同尋常也。

第七式 三度珠橋 

圖解:承上式。左右手一沉,兩掌變一指撐天勢,同時口發“噝”一聲(如圖)。此名珠橋手。

然後獎左右珠橋手徐徐收至肩上耳下,再緩緩向左右推伸而出,連續三次。

此名三展手。

要旨:沉橋發聲,三展珠橋時要挺胸,力貫兩臂。

實戰:當我勢如上式時,若敵出手截我中臂,我即沉抽後,反夾其臂。

此乃洪拳之拑夾手法。

注示:此勢除作夾橋之用外,尚可練橋手之勁力。



第八式 大仙拱手 

圖解:承上式。在三展珠橋之後,將兩手收回於肩,右手轉握成拳,

左手化掌,隨之徐徐向前推出。口合不出聲(如圖)。然後再轉扭兩手成拳,抽後藏於腰脊處。

要旨:兩手推出時,拳略後於掌,成日月手勢。

實戰:此勢可用於推擋正面撲來之敵。

注示:此大仙拱手,形似拱手開禮,實有不同。一般拱手禮,義在練橋;此勢則義在拳掌之發。 鐵線拳七十勢,勢勢雖不離技擊,但究其根本,

<div align="left"><font style="color:rgb(34, 34, 34)"><font face="&quot"><font style="font-size:16px">卻在於拳掌勁力之收發哂谩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一南5446 发表于 2018-3-1 18:27:27 | 只看该作者
圖解:面南自然而立。雙手下垂,腰正頭平,斂神靜氣。 隨後吊左腳(腳尖著地,腳跟離地),曲右膝,右手成拳, 左手成掌(四指撐天),提至右胸前腋下,再一齊堆出,拱手頂禮(如圖)。 此為洪拳有名之拜謁橋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