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十大武术高手!霍元甲只能排第九!武圣岳飞屈居第二

[复制链接]
727 3
bleak 发表于 2016-12-23 12:42: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一代代武林高手,然而犹豫被小说和戏剧形象给笼罩,给真实的武林增加了一团迷雾。有些武将并不等于真实武林高手,武林高手不一定是武将。

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些武功盖世、万夫不当的佼佼者,他们到底是谁? 到底谁才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第一武林高手呢?

第十名、武林高手——黄飞鸿

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并非广东十虎之一, 广东十虎分别是: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苏灿、梁坤),飞鸿6岁从父习武,13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广东十虎之一)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黄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黄麒英谢世,黄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偕黄飞鸿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1924年在香港去世。


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他武艺高强且崇尚武德,推尚“习武德为先”,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他历主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更是力排重男轻女之见,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组织女子狮队的武师之一。其众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宽和林世荣,女徒弟莫桂兰、邓秀琼等最负盛名。其余的门人,亦颇有声誉,遍布粤港澳台、东南亚各地。他生前弘扬国粹、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扶弱助贫、济世为怀的风范,在武术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被世人广为传诵。

第九名、武林高手——霍元甲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汉族。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为纪念霍元甲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经天津市民政局审核并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乡天津西青南河镇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为精武镇),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第八名、武林高手——大刀王五

京师武林名侠。本名王正谊,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回族。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位列民间广泛流传的晚清十大高手谱中,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师齐名。王五出生贫寒,三岁时父亲又因疾去世。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很小便开始干各类杂活,后来又拜肖和成为师,为习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沧州当时最有名的武师当属双刀李凤岗。为了修习更高的武艺,王五便想拜他为师,却多次吃了闭门羹,他就长跪李门前以示诚心,李凤岗为其精神打动,便收其为徒。王五不负师父重望,几年下来功夫已不在师父之下。为了把他锻炼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兄刘仕龙,一起押镖,行走江湖。经过几年的锻炼,王五告别了师父,同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后又到北京,经人介绍到了一家镖局当了镖师。大刀王五被杀后,头被挂在城门上,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夜里将王五的头取下、埋葬。当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王五故居南房西侧的一间房子里。

第七名、董海川:八卦掌创始人。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1797-1882),河北省文安县米家坞人,幼年喜学各家拳术,及长访师江南,在九华山下见一壮汉盘树绕行,顺逆转换之间辫子竟可立起(气血充足的表现),便向前询问。壮汉指引董海川去其师父云盘老祖处。自此,董海川在九华山云盘老祖门下学艺,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临别时师父赠双钺并叮嘱:武艺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但转掌(当时还没有八卦掌这个称呼)这门练法并不完善,你要把它完善起来并发扬光大。

董海川下山后来到了京城,经人介绍于京师肃王府中任杂役(董海川入王府但并不是太监,一是王府杂役不是一定要太监才能做;二是当时董海川早已成年,而要当太监一般都是自小阉割且有生命风险,更别说一个成年人了,要是阉割那是九死一生。在现今的程式八卦掌中,认为董海川不是太监)。


第六名、武术家甘凤池:清初著名武术家。

甘凤池,江苏南京人,清代著名武术家,生卒年不详。先后拜黄百家、一念和尚为师,精内外家拳,善导引之术。江湖人称“江南大侠”,著有《花拳总讲法》。甘凤池原是南京人氏,自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自幼不喜读书,却爱好武功,结交江湖侠客,十几岁时,就以“提牛击虎的小英雄”名扬江南。《清史稿·甘凤池传》说他勇力绝人能提牛。甘凤池听说拳家多出浙东,如张松溪、单思南、王来咸、黄百家等都是明朝以来的内家拳家,称雄江南。

后来甘凤池即在那里又拜一念和尚为师学习少林拳法,并开始他一生行侠仗义、行医济世的传奇。传说他曾协助女侠吕四娘闯入清宫行刺雍正。此事虽然与史无据,但也说明他多少有“反清复明”的思想。但是他实际上被雍正的爱臣李卫捕获后变节,把自己所在的反清组织的人全部都出卖给了李卫。


第五名、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

戚继光著有多部武学巨著,手下俞大猷等名将也是当时著名武术家,戚继光所训练的士兵能够以一当十,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战斗力的部队。

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盾牌之技艺,戚继光无所不精,然而,他更重视拳法。他认为,拳法虽似与实战关系不大,但是“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拳“为武艺之源”,为“初学入艺之门也”。因而他从最简单、最枯燥的一拳一腿练起,着眼于一招一式,最忌好高骛远。据史载,他练拳时“身法便,手法利,脚法轻,腿法腾”,达到了“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微妙莫测、窈焉冥焉”的高超境界。戚继光并不满足于继承家传,而是根据自己的素质、条件、禀赋、气质,吸取各家精华,在拳术方面他借鉴宋太祖的三十二势长拳、六步拳、猴拳,以及温家的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等。同时,他融合了各派招法,如嘉靖年间在山东著称一时,各具特色的李半天之腿法、鹰爪王之拿法、千跌张之跌法、张伯敬之打法。戚继光为改进一拳法,特地走一百多里的山路到深山中拜一高僧为师,研习拳术。最终,戚继光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广采博收,创造了一套完整实用的拳法。


他融手、肘、膝、胯、腿法兼用一身,铸跌、打、摔、拿、踢五大技击法于一炉,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戚家拳”。戚继光不仅拳术精通,对枪法和棍法也颇有研究。他的枪法是祖传的,在当时已负盛名。但戚继光并未满足,仍力求在枪法上有新的突破。他求教名家唐顺之,经唐指点,对所练枪法作了改进,使之更加完善。他被公认为是第一流的枪手。抗倭明将俞大猷精棍法,在军中很有名气,戚继光就抽空向他学习。由于基本功踏实,进步很快,后来军营举行比赛,最后由戚继光同俞大猷比试棍法,出乎意料,戚继光竟胜了老师俞大猷。由于戚继光资质好,先后学会了少林风魔棍法、青风棍法、杨氏棍法、巴弓拳棍法等等,使枪棍之术更加精湛。

第四名、张松溪:武当松溪派创始人。

张松溪,明代鄞县(属浙江宁波)人。师事孙十三老,自言其法承宋代的张三丰。嘉靖年间以内家拳享名于宁波府。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松溪是张三丰的第四个徒弟,武当七侠之四。拳法闻名 以拳法绝技名于世据清雍正年间,曹秉仁纂修的《宁波府志》卷三十一张松溪传载:“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由三峰而后,至嘉靖时,其法遂传于四明,而松溪为最著。


内家拳法以松溪之传为正,盖拳勇之术有二。一为外家。一为内家。外家则少林为盛。其法主於搏人。而跳踉奋跃。或失之疏。故往往得为人所乘。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其法主於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为尤善。不传外人 非入室弟子,不以相授其搏人必以其穴。有晕穴。有哑穴。有死穴。相其穴。而轻重击之。无毫发爽者。其尤秘者。则有敬紧径劲切五字诀。非入室弟子。不以相授。盖此五字。不以为用。而所以神其用。犹兵家之仁信智勇严云。”

第三名:张三丰:明代武当山道士,武当拳的创始人。

曾一人击退匪徒百余人,明太祖朱元璋曾邀请他入朝为官,被他婉言谢绝。

明朝的张三丰是一名被神化的人物,据说有时候三五天吃一顿饭,有时候两三个月才吃一次饭。精神好的时候穿山走石,累了的时候铺云卧雪。有时一日走千里,“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张三丰的弟子众多,散布各地。明人任自垣的《太岳太和志·张全一传》记载,张三丰在武当山的弟子,有道士丘玄清、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周真德五人,各奉师命住一地。《张三丰全集·道派》,张三丰的弟子还有秦淮富翁沈万三及其婿余十舍,以及曾助朱元璋军粮的富翁陆德厚。


清朝道咸年间,四川乐山人李西月所立内丹西派,继承张三丰,并称张三丰一系为“隐仙派”,编排了从老子、文始真人尹喜至张三丰的传法谱系。这一谱系虽不尽可靠,但突出隐遁为该派独特宗风,也确实反映出了张三丰的人格特点:一种类同于中国历代隐士风骨的“隐仙”风范,这种隐仙精神,和那些包括当时腰金衣紫的正一道士在内的达官贵人,趋炎附势之徒相比,张三丰是多么难能可贵,从当时主流传统来说,张三丰的人格颇符合儒家那种不慕富贵的精神。

第二名:岳飞:南宋抗金名将。

传说形意拳就是由岳飞所创,不过近年来有许多人持不同意见。尽管如此,岳飞仍不失为一位武术家,因为少年时他就拜同乡周侗(也是当时宋朝有名的武术家)为师习武。岳飞武艺高强,这和他幼年拜名师学艺分不开的。他拜同乡著名武师周侗学射。随着岳飞武艺的精进,在周侗去世后,他渴望再拜武师学艺深造,宣和4年(公元1122年)岳飞20 岁时拜当地一名著名枪手陈广习武,这就是岳飞习武过程中的第二个武师。拜陈广为师是岳飞在习武生涯中一个新的转折,据考陈广向岳飞传授了具有博刺杀敌、实 战格斗的“技击”和“刀枪技艺”,由于陈广悉心传授,岳飞潜心研习,使他的刀枪技艺和技击武艺十分高超,成为“一县无敌”的姣姣者。


武圣岳飞,武林楷模岳飞在武术史上有“武圣”之称,他自幼从名师学艺,武功精绝。充军后,忠心报国,屡立战功。他不仅在武术界受到崇拜,而且在我国各族人民中对岳飞都非常敬仰。从南宋以后的八百多年间,没有哪一个古代历史人物能同岳飞一样,得到各阶层人士的最普遍崇拜和爱戴。岳飞并非是一个政治家,而是一位英勇善战武艺绝伦的军事家和武术家。在中国历史上论武艺与岳飞齐名者可谓大有人在,然,为什么人们要奉岳飞为“武圣”呢?在很大程度上,恐与岳飞的人品精神和他大智大勇的文韬武略相关联。

第一名:神秘高手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Zxcvbnm 发表于 2017-1-6 00:06:1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名应该是樊梨花。第二应是李元霸。
板凳
953829819 发表于 2017-1-9 00:26:0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名是城管!
地板
orinio 发表于 2017-1-15 07:10:4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凭哪一项技术排名的?哪一届锦标赛进行的?第一名奖金是多少?是否有证书?排名的意义是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2

帖子1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