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名家石崇英

[复制链接]
803 2
捕粱杯 发表于 2018-5-12 02:56:3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崇英,祖籍河南荥阳,1940年出生于中医世家,郑州大学体育教研室教授,教留学生中国功夫。
石崇英出 生时正值战乱,但由于父辈医术高超,经济条件较好,7岁便入私塾读书,后顺利读小学、初中。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次放学,看到有体操队在训练翻筋斗,很是好奇,便常去观看。体操教练看他是一块练体操的好料子,就让他课余时间来参加训练。没想到,自此石崇英就踏上了职业体育之路。
由于训练刻苦,有运动天赋,不久,石崇英就转入河南省体操队,获得过河南省体操冠军、全国少年体操比赛双杠第四名的佳绩。
1960年后,国家经济进入困难时期,省体操队解散。石崇英又转入河南大学体育系体操专业学习,1966年本科毕业,1967年被分配到河南省南阳地区体季工作。在南阳期间,因为工作出色,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练员,担任过南阳第四届政协委员。


早在少年时代,石崇英就痴迷武术。大学毕业后,经人介绍,正式拜陈氏太极拳“老三张”之一的张景捷先生为师,练习陈氏太极拳。师弟郭石磊在《太极拳密门功法汇宗》中说石崇英练习6年陈氏太极拳, 2016年10月13日下午4点左右,我给师父石崇英先生打电话,问及此事,石老明确告诉我说跟随张景捷先生练习陈氏太极拳时间是两年。
张景捷,河南开封人,中医世家,家住河南国术馆隔壁,从小就跟着国术馆的学员一起练功,后来主修陈氏太极拳。张先生身材瘦弱,练拳很下功夫,精通太极推手,一招“铁牛耕地”常常发人于丈外,是郑州、开封一代知名的太极拳高手。石崇英跟随张景捷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同时,又师从有“神枪”之称的马天立先生学习少林拳,练习天门功、指子劲、缠丝枪,和秘不外传的缠丝腿、扭丝劲的散手技击术。由于是体育科班出身,加上练功刻苦,石崇英很快就在河南南阳一带小有名气。
1972年年初,南阳人周贵然从辽宁沈阳回到家乡。周先生自幼习武,在沈阳时拜王教福为师,习练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练得一身好功夫。
周贵然回南阳后,听说体委石崇英的太极推手不错,石崇英也听说有一位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的高手从沈阳回到了南阳。不久,两人就在南阳体育场相遇,于是交流拳术。没想到,两人一搭手,石崇英就站不稳,两脚没根,一身力气用不上。于是就提出要拜周贵然为师。周贵然很高兴,答应暂时让石崇英跟着他练拳,但因周先生在文革初期曾经受到过迫害,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无法系统地教石崇英练功。1972年11月,周贵然的师父王教福从沈阳来到南阳,周贵然先生就把石崇英引荐给王教福。当时王教福年仅37岁,功夫出众,在场的所有人与他交手,不论推手散手,都来者不拒,从无败绩。石崇英被其功夫所折服,正式拜仅比自己大5岁的王教福为师,从此开始系统地练习形意拳、杨氏太极拳和马派八卦掌,直到1994年王教福先生去世,连续22年,从无间断。
1980年,石崇英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专业过硬,被调到郑州大学体育教研室工作,教学生体操。不久,学校得知石崇英会内家拳,且功夫很好,就让他教留学生中国功夫,主要教太极拳。
外国留学生对中国功夫有一种神秘感,但也不乏怀疑中国功夫的人,一部分人还用拳击和空手道等功夫与石崇英先生切磋。外国人是直线思维,动起手来不像中国学生那样礼让三分,都是全力真刀真枪地干。现任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河南分公司总经理的贺雁黎先生亲眼见过一场比武。贺雁黎先生,男,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1982——1986年在郑州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学习。他说,当年石老师教留学生武术时,亲眼见到一个德国人,高高壮壮的,要和石老师比试,只见石老师胳膊一举一转一送,德国人倒退了有三米左右。我听完专门问贺总:”是不是你亲眼所见?“贺总语气坚定地说:”亲眼所见!“
我另外一个师兄弟也见过石崇英先生与两个日本留学生的一次比武。那是一个下午,石崇英先生有午睡的习惯,到操场给留学生上武术课时,还有点迷乎,尚未完全从午睡中清醒。两个日本留学生在旁边叽叽咕咕说了几句日语,趁石老不备,突然奔到石老身边,一人抱住一条腿,欲把石老摔倒。遇敌好似火烧身,石老突然一激凌,双手迅速在身形带动下,左旋右转,只见两个日本留学生倾刻间飞了出去。拧飞两个日本留学生的事虽然是真的,但由我们师兄弟写这样的事,别人会以为我们故意宣传石老师。这次贺总一个局外人说出来,倍感亲切和真实,把这件事写出来,可信度也比我们师兄弟宣传石老师更大些。武术没有历史,如果说有的话,大多是口述历史,在此记之,以供后人研究功夫之用。石崇英教留学生武术期间,每年都会遇到比武切磋的事,在此不一一细述。
石崇英调回郑州大学之前,结识了程派八卦掌第五代传人孙成章先生。因佩服其功夫和人品,遂拜孙成章为师,跟其学习程派八卦掌和散手技击。孙成章先生非常喜欢石崇英,曾说过:“三代人当中,没有见过像石崇英这么能吃苦的,也没有见过悟性这么高的。” 所以在石崇英拜师后不久,孙成章即带石崇英见了自己的师父王俊岭先生。
王俊岭先生自幼习练少林拳,曾在河南国术馆任职,后来拜程派八卦掌宗师程廷华的高足贾岐山为师。王老的功夫十分纯正,中年之后又专程前往山东学习马家枪。当王老见到石崇英后,也非常喜欢这个徒孙,亲自教了石崇英武当太极剑、马家枪以及内家拳高级的技击功夫。
石崇英先生每每回忆起诸位前辈时都心存感激,他曾多次对弟子讲:“虽然老师们都不在了,但在我的心里,觉得他们还一直活着,就好像我师父王教福当年教我一样,我们几年才见一次面;现在也一样,我觉得他这次离开的时间长了一些而已。这样,我心里就会释然。而老师们也像以前一样,在领着我进步,督促我刻苦练功,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教我练功时的一举一动,还仿佛在眼前。”



石崇英自从开始练拳至今,从来没有一天中断过,尤其是正式拜王教福为师之后,更是玩命练功。当时王教福先生远在沈阳,有时一两年才来河南一次,而每次来也就住十天半月。其中,在石崇英拜师的前9年里,王教福才来河南三次,总共不到2个月时间。尽管如此,石崇英还是每个月和师父王教福通一次信,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练功。
那个时间,南阳体委和郑州大学体育教研室的老师都知道有一位怪人,每天走路都似乎双腿有病,其实石崇英先生双腿没病,正常得很,一个体操专业运动员,腿有病的话怎么做体操动作呢?看起来像是双腿有病,其实是石崇英在生活化练功,按照内家功法的要领在走路。
到郑州大学后,石崇英每天很早起床,在学生们没有上早操之前就到操场练功,一直到学生下早操后才回家。下午下课后,再继续练功,风雨无阻。1989年冬天,我读大四时,下了一场大雪,校园白茫茫一片。我到操场练功时,发现石崇英先生正在沿着操场练习走步,操场跑道留下了他串串足迹,石崇英先生头顶冒着白色的热气,头发边缘发梢结了薄薄的一道冰线,那是汗水结的冰。可见石崇英练功是多么刻苦!因为年轻时打下了扎实的功底,所以在他57岁时,还可以低架练功70分钟,2000年他刚退休时,我到郑州大学文科区金水河边拜见师父,说起轻功,石老一高兴,原地跳起一米多高,若非亲眼所见,是不会相信的。
练功的生活又苦又单调,但石崇英先生每每回忆起那些时光,都觉得非常充实而有意义。他常说,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练出什么名堂,就是爱好,什么也不想,一门心思地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因为如此,石崇英先生练成了臻于化境的内家功夫。我们练功多年的师兄弟和石老推手,觉得石老浑身透空,搭手就东倒西歪;和石老散手,觉得石老步法飘逸多变,如入迷宫,到不了三个回合,和石老交手的人就主动跳出圈外了。这里面不存在礼让师父的问题,是步法不如石老变化快、神意不如石老预知早的原因。
石崇英先生1972年开始学艺,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的经济条件都很差。每月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人,还要凑钱孝敬师父。为了日子好过一点,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石崇英还在家养鸡。那时每天中午、晚上,学生们经常看到他到学校食堂捡剩菜剩饭,拿回家喂鸡。



20世纪80年代初期,孙成章先生教几位徒弟练习三角步,三角步是八卦掌的核心步法,也是传统武术技击中的阵法,并叮嘱弟子们一定要好好练习。但三角步练起来很枯燥,三个月后,很多人就坚持不下去了。一年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怀疑:“为什么师父用起来那么好用,自己却不能在技击中发挥出来呢?”于是纷纷放弃,不再练习三角步了。当时石崇英先生也有这样的疑惑,但他是体育科班出身,知道越是高深的功夫看起来越简单,越难于上身,他觉得孙成章老师不会骗自己的弟子,于是继续坚持每天练习,三年后果然在步法上大成。
现在石崇英先生的步法出神入化,技击之时,步法飘逸多变,和石老对阵如入幻境,其中很多得益于那三年对三角步的刻苦练习。
石崇英先生在武术上的悟性很高,又肯下苦功夫钻研,不论是看武术资料,还是听老前辈们讲故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关于前辈交手的故事,更是认真地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出现那样的效果?对方怎样攻击、怎样发力?另一方又怎样应对、怎样还击?双方在什么情况下才有那样的结果等等,这种思考能够提高自己的功夫境界。
据师弟郭石磊讲,一次他拿一本书给石老看,上面有民国“剑仙”李景林的握剑站姿照片。石崇英先生看后对郭石磊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就对着这张照片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他看到后,就联想到李景林既然剑术高超,又是在为后人留影,那么这张照片的姿势肯定不简单;但这样看似随意的站立,究竟在实战中怎么用呢?石崇英先生一空就拿着剑,模仿李景林的姿势,并假设敌人持不同的兵器、从不同的方位进攻,自己如何由这个剑姿做出反应,做出较好的攻防动作,甚至一剑解决对手。
有一次,石崇英先生听弟子郭石磊讲了一个见闻:云南一位30多岁的茶农,在农闲时上山打猎,中遇见一只熊,遂开枪想把它打死;没想到,熊没被打死,当茶农持刀走近时,反倒扑上来,一掌揭掉了这位茶农的半张脸。此时幸好有别人在旁边开枪将熊打死,才救了这位茶农一命。此事怪就怪在,当时熊已经受了枪伤,那位茶农手里还拿着一把砍柴刀,而熊的体长也只有50多公分,一个成年人为什么没有砍到熊,反而被熊所伤?石崇英先生听后若有所思。
一周之后,郭石磊去师父家,刚一落座,石崇英先生就对郭石磊说起此事,说熊的速度快是一个方面,但关键不在这里,而是熊跑过去的时候是直线,但在靠近人的一刹那,就会立即变换角度,根据对方持刀的方位而进行“S形”变化,类似于内家拳的“晃法”。并起身让郭石磊做拿刀姿势,自己示范晃的用法。果真如此,郭石磊连续几次右手一扬刀,石崇英先生在接近他的一刹那突然变换角度,刀未砍着石老,石老的手已如刀般已经放到郭石磊的脖子上。



由于传承正宗、功法步法完备,经过十多年的刻苦练习,石崇英先生练出了高深的内家功夫。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石崇英先生广泛地和武术界的朋友切磋交流,无论是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还是摔跤、散打、拳击、剑道、空手道,从未失手,其中不乏名家和正宗传人。石崇英先生还获得了1982、1983年两次郑州市太极推手比赛冠军。
石崇英先生并没有因此自满,而是始终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由于他出身中医世家,又是体育科班出身,精通人体力学、运动生理学、解剖学、运动物理学以及中医理论,所以在看待内家拳各种资料时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内家拳套路亦是如此。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很多武术家常聚在胡来仪先生家里;王教福先生在练好本门功夫的同时,也学了不少十分优秀的套路,其中有宋 书铭传下来的108式太极拳,有杨健侯、杨班侯传下来的108式太极拳。当时,王教福先生有意让石崇英学习,而石崇英却只学了一趟本门王兰亭师祖传下来的杨氏活步大架108式太极拳,其原因就是石崇英先生认为这套拳最好,套路只是形式,功夫才是内容,是根本,不想因学太多套路分了心。
石崇英先生根据自己的练拳心得,将内家拳总结为两个字:一是整,二是懂。整是整劲,懂是懂劲。对入门必练的功夫,总结为:一身形,二腿蹬,三虚实。身形即内家拳练功时所要求的身法;腿蹬即腿蹬劲;虚实即在拧裹之劲带动下,整体的虚实变化,以及对敌时的避实击虚。
1982年春节,石崇英到沈阳拜见王教福师父时,给王老汇报自己的功夫,说自己能够练出功夫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各种基本功练习的作用和内家拳的核心理论。王老听后很高兴,肯定了石崇英的德行和人品,之后讲道:“我为什么能练出功夫?是因为我工人出身,车、铣、刨、磨,都是力学道理;你能琢磨得透,因为你是个人体育棒子。” 在看待拳术上,石崇英认为,拳术虽有内外家名称之分,但没有实质之别,各家各派只要方法正确,肯吃苦,最终都是一样的;并认为古代拳术都是为了技击,技击时都是“得一而生”,没有第二法门。因此石崇英研究拳术,没有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他经常看动物世界节目,琢磨猫科动物捕猎的技巧。对于现代博击也都比较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中央五套的《拳王争霸》他有空必看。石崇英认为,现代练习传统武术的人,缺少前人实战的经历,往往会眼高手低,而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类似拳击比赛这样的节目,就是很好的素材;我们练习传统武术的人,要认真研究对方是怎么打的,如何用传统武术和他们对抗等等。
石崇英先生常对弟子们讲:“天下武术练到最后都一样,你在外面若见到练得好的,但凡有一招一式比自己强的,都要虚心请教。”



石崇英先生正式开始授徒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弟子李波就是那个时候正式拜师入门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王教福和孙成章就劝石崇英收徒。尤其是王教福先生,从沈阳到郑州看到自己的弟子石崇英穷困潦倒,除工作外还要养鸡度日,就对石崇英说:“你教几个人,好歹可以挣口饭吃。”石崇英对师父王教福说:“我练拳就是自己爱好,不想教拳。”王老笑笑说:“好好好,早晚会有人撬开你的门的,不信走着瞧。”果然,没过几年,随着石崇英先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有不少学生要求拜师学艺;石崇英坚决不允。后来,有一位大学生找到郑州大学的一位老教授,由老教授亲自带着这位学生找石崇英先生拜师。石崇英不好推辞,从此开始正式授徒,至今已有30多年。目前,石崇英先生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达数千人。
石崇英先生打破传统保守的教学模式,不论是太极、形意还是八卦,入门直接教核心功法。石老认为,作为一名武术教师,必须要诚心诚意地教,这是本分。能找到这个门拜师学艺,说明学生与自己有缘份,也有独到的见识,老师诚心诚意地教,徒弟勤奋刻苦地练,这样才能得功夫,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同时弟子功夫练得好,也会催着老师勤奋练功,教学相长。
为了弘扬马派八卦掌,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2年,石崇英先生应邀在《少林与太极》等武术杂志和体育报刊上发表文章,仅在《少林与太极》杂志中就发表了53篇,毫无保留地公开了马派八卦掌和部分程派八卦掌的核心功法和技法。



虽然身怀绝技,但石崇英一直都把名利看得很淡,也从不承认自己是武术家。他常说自己只是个真正爱好武术的人,即使有那么一点成就,也是托武林前辈的福而已。因此早在50岁时,他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那就是:坚决不出去挣钱,要把功夫放在第一位,好好地把本门功夫传承下去。
退休后,石崇英先生没有一般老人的失落,反倒很是高兴,因为以后有更多的时间用在练功上了。直到现在,石老每天还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练功上,功夫还在不断进步。
(本文根据师父石崇英所讲、郭石磊《太极拳密门功法汇宗》及本人所见所闻而成,感谢石磊。)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淳于名姝 发表于 2018-5-22 01:00:42 | 只看该作者
陈老师一不小心把门里的东西都给漏了。
板凳
jake110h 发表于 2018-6-10 10:32:52 | 只看该作者
实话说,我发现光靠签到升级太慢了。对于这种刚发的帖子,我总是毫不犹豫的回了。如果火了就是个前排,可以混个脸熟,说不定谁好心就给粉了……,稳赚不赔;如果沉了就感觉是我弄沉的,很有成就感,还能捞经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3

帖子3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