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正确认识武术和技击的关系

[复制链接]
1116 0
xqhj 发表于 2017-3-23 16:31:4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中国古圣先贤历经几千年总结出的保家卫国的搏杀技,通过拔筋、踢腿、站桩、练习套路、对练、实战等训练手段,提高人体肌肉力量和神经反应潜能和性能,或借助器械特性,达到躲避对方攻击,而能有效击打对方,制服对手的方法。而道德也是华夏民族赖以生存的行为准则。道德是以文明为方向,以礼义廉耻忠孝节悌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非强制性约束法则。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它是以宇宙之理制定的,顺理则为善,违理则为恶,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武术与道德两者既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也有水火不相容的矛盾,习武之人最应搞懂武术与道德的关系与利弊。
武术之根就是技击,作为搏击术就要求习练者出手准、狠、快、毒。形意拳实战中讲究以心为主宰、以眼为统帅、以手足为先锋,不贪,不谦,不歉,不即,不离;胆要大,心要细,面要善,心要毒。静似书生,动似雷鸣。审查来人之形势,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刚柔相济。上打咽喉下撩阴,左右两肋在中心。发手莫有形,身动勿有势。操演时,面前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人。少林拳在使用的方法上,要求藏而不露,内静外猛。战术上善於声东击西,指上打下,佯攻而实退,似退而实进,虚实兼用,刚柔相济,乘势飞击,出手无情,击其要害。所以拳谚用“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闪,声如雷”来形容其变化多端的战术。温文儒雅的太极拳术同样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正如《拳论》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先下手为强为宗旨。武术在实战中更推崇“一招制敌”,这就习武者攻击对手的要害,如:插眼、踢裆、锁喉、击打太阳穴、抓经拿脉、分筋错骨手……。心要虚空而狠毒,不毒无名,俗云:人无伤虎心,虎生食人意。实战中武术家们常会将自身的风险降到最低,已最快最有力最狠的招式直取敌人要害。
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道德”两字连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思想规范与行为准则,是千百年来国人一直宣扬推崇的做人法则,它包含了中国的儒释道的精神与思想。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恕、忠、孝。”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儒家认为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思想影响了华夏儿女几千年,从而在中国历史上也出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程门立雪”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故事讲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以为老师已睡。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门外积雪下了一尺多深,一声不吭等候老师睁开眼来。还有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晋朝杨香十四岁扼虎救父,像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佛教也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荷担听学”就是讲:隋朝东都内慧日道场敬脱法师,汲郡人,年少就出家,因孝顺父母,清素正直出了名。他去听讲经,常挑着担子,把母亲放一头,经书纸笔放一头。吃饭时候,安置母亲坐在树下,自己进入村内乞食出来给母亲吃。佛爱众生,不离众生。即使是罪大恶极的恶魔,佛也会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方法帮助挽救众生。道教宗旨就是:上善若水乾坤如袖无为而治,也是弘扬正气惩恶扬善,敬天敬地敬父母,尊道贵德、清静寡欲、自然无为……
儒释道的文化经过成千上百年的洗礼,已经成为中国人与众不同的特色符号,他不仅影响到每一个黎民百姓,而且对历朝历代君王的言行举止,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以礼为先,已德服人的国王。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春秋中前期宋国国主,颇有作为的政治家,以仁义见称。在泓水与楚国交战时,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并绣有“仁义”二字。要用“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楚军开始过河。大臣建议宋襄公等楚军过到一半,袭击敌人定能取胜。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敌军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群臣又劝宋襄公说:“趁楚军立足未稳我们发动冲锋,尚可取胜。”宋襄公听到此话不由骂道:“你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宋襄公的话才说完,楚军已经布好阵,列队冲了过来。宋军大乱。宋襄公冲在最前面,却陷进了敌阵,被箭射中大腿。由于宋襄公是个讲仁义的人,对待下属十分好,所以他的属下都拼死保护他。对于宋襄公的评价历史上褒贬不一,有的任务他是一个迂腐之人,也有的认为他虽输掉了战争却赢得了道义。新中国领袖毛泽东也对其做出了评价:"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我们要把敌人的眼睛和耳朵尽可能地封住,使他们变成瞎子和聋子,要把他们的指挥员的心尽可能地弄得混乱些,使他们变成疯子,用以争取自己的胜利。"宋襄公的确是一个迂腐的人,但他的这种迂腐并不是那么的可笑,反而显得有些可敬。在一个道德沦丧的年代里,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了道德、荣誉和尊严,愿意放弃世俗的成功,甚至自己的生命。这些即使不值得我们效仿,至少也值得我们尊敬。在成功与道德之间人们从古辨论至今,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这看似矛盾的较量对习武者来说尤为重要。
武术是一把双刃剑,品德优秀的人可以用它,防身自卫见义勇为抑强扶弱弘扬正气,而坏人则可以用它以强凌弱倚势欺人祸害百姓,所以习武人必须先习德。我们既不做东郭先生式的老好人,也不能做不分青红皂白的糊涂虫,更不能学那些仗艺欺人之徒。古时候武术老师收徒弟是非常严格的,尤其在品德上的要求更是谨慎有加,始终抱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唐•柳宗元《柳州贺破东平表》:“五兵永戢,七德无亏。”《梁书•武帝纪何处?》:“大司马攸纵自天,体兹齐圣,文洽九功,武苞七德。”这里所阐述的“武有七德”典出何处?《左传宣公十二年》书中提出“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功定、安民、和众、丰财”意思是指:禁止暴力、消除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基业、安定百姓、团结民众、增加财富。“学拳先习礼”、“为武师,须教礼”,中国武术素有重礼节、讲礼法的传统。礼节上有:“跪拜礼”“作揖礼”“抱拳礼”“抱刀礼”“持剑礼”“持棍礼”“持枪礼”。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三不传”指传男不传女,传有德之人、不传无德之人,不传无根基之人;: “五不传”:即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柔质钝者不传;“十不传”指:人品不端者不传、不忠不孝者不传、人无恒心者不传、文武不就者不传、借此求财者不传、俗气入骨者不传、市井刁滑者不传、骨柔质钝者不传、拳脚把势花架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中华武术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言必信,行必果”,所以习武之人常拜关羽为武圣人,仰慕他的义薄云天侠肝义胆的英雄气魄与忠臣不事二君的忠义品德。在打法上武术也遵循制人不伤人的策略,自古以来武术讲究“八打八不打”,具体为:
一打眉头双眼;不打太阳为首,
二打唇上人中;不打正中咽喉,
三打穿腮耳门;不打中心两壁,
四打背后骨缝;不打两肋太极,
五打肋内肺腑;不打海底撩阴,
六打撩阴高骨;不打两肾对心,
七打鹤膝虎骨;不打尾闾风府,
八打破骨千金;不打两耳扇风。
常言道:“文以德彰,武以德显”,武术的真谛在于重德。当今,传统意义上的武德有些地方,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如盲目耍英雄、逞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的“义气”、唯我独尊、抱残守缺......所以在如今的文明社会里,我们要改掉武术中的一些陋习,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武德作为习武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美德,它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规范。习武先习德对于目前浮躁快节奏的今天至关重要,我们既不能以艺欺人,也不能对社会不良风气置若罔闻,更不能学迂腐的仁义,对凶狠的敌人讲仁慈,只能给自己与他人甚至社会带来灾祸,讲仁慈也要看清楚对象。
道德与武术不应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武术的传承依赖于道德发展,因为人们都知道武术是把双刃剑,如没有道德的约束就会像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空手道跆拳道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就让人清楚的看到这一点,他们的成功不是靠打出来的,而是以中国古圣贤的“仁、义、礼、智、信”,征服了家长和孩子的心。如果通过学习武术孩子会越来越有礼貌、越来越听话、身体越来越好、意志越来越坚强,试问哪个家长不支持自己孩子学习武术呢?目前武术的低迷与武德的滞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武术的传承不光是技击,应该还具备尊师敬道、忠孝节义、见义勇为、严律己、宽待人的武德规范及中华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武者!真正的中华文化传承者!文武缺一岂道呼?德武缺一岂道呼?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2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