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手秘诀自古有传 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

[复制链接]
1044 2
hlp5209x 发表于 2018-6-12 03:22:2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手者,乃御敌技击之术也。技击,《荀子·论兵篇》注:技,材力也。有人以勇力击斩者,号为“技击”,又名“手搏”。《汉书·艺文志》中《手搏》一书的佚文,有人释为:“相错畜,言二人之手交错相聚畜,其艺即搏也,相散手,言搏手而散手,或张或驰,乃兵家之技巧也。后来又称谓“拳法”,又名“抢手”。 “技击” 是古代武术的名称,其内容包括徒手或持械两种,其活动形式有套路演练和对抗两种。“手搏”、“错畜”、“散手”则指徒手对抗,当前流行的自由搏击,徒手对抗赛,称谓“散手”即源于此。

散手秘诀,自古有传,所谓“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凡欲击人者,常遭人打。在击与被击之中,如得一二招法,再不断总结提炼,传诸于人便成秘诀说。技击之术不外踢、打、摔、拿,概分内外两家,以少林、武当两大门派为代表的《少林拳术秘诀》、《武当拳术秘诀》云云,亦不外以见招拆招,见式打式而已。心法论述言之甚少。

夫拳术虽千变万化,亦不过人身一种动作而已,一经说明,则人人可晓。筋骨常练,自能灵活强健。人之技艺无论练至何等惊人地步,亦其功夫精纯所致,果有功夫,均可循序渐进,何须疑神疑鬼,妄加推敲。踢、打、摔、拿、跌之法,踢为腿法;打以双手为主的上肢运动;摔为两相出招,使对方倒地;拿用各种手法将对手擒之不得反抗耳;跌即是倒地之上的各种攻防之技。其内容之丰,其方法之妙,不可言喻。

凡人於理未精透,术未深造,既未亲尝此中甘苦,而无真知灼见者,必不能道其只字。非遇海内名师,而又肯孤诣以求者,必不能得其真传。口耳浅尝者流,即便著为宏论,号召徒众,直听涂说而已。不精其术妄言者,奚足道哉!凡学术皆然,故不独拳术一端也。国人多欲尚武图强,倡武之风大兴,然国术门类繁杂犹多,江湖花拳绣腿一流,徒重美观,不求实际,习武之人虽众,然懂技击真诠者又有几人?君不见演习多年的武林同道,在各类对抗赛上,在与对手格斗时,本门招式很少能有效的发挥,为什么?岂能忧怨传统武术?武术运动发展至此,大多修习者只注套路形式,尤其是舞台武术亦是。只是提高了健身价值,技击之术只作为运动的技能,表现在各种套路之中,因此修习武术者亦必掌握技击之法。若习技击还必须经过专门的散手训练。所谓专门并非专一之门派,一本散万殊,万殊归一理。技击之术各门均有,而技击之道实为一理。至于各门派别之称,诸如太极、形意、八卦、少林、迷踪、六合,均不过各派之所自命,以别其馀耳,偈可牵强附会以之为拳法所本理,而用以解说著述,令人视之恍惚渺茫,无从捉摸耶,熟不知万法归一,道法自然乎?

吾不知技击之法始传於何时,修习者往往托於神秘,其言多不训雅。余阅览典籍古之材官技击蹶张拔距,以至越人之剑术,汉殿之角抵,皆可为武术之先河。特我国历有重文轻武之俗,著述者不多,又或传闻失实附会铺张以视神奇,因而其传授之源流肄,修习之法式迄湮没而不彰。今海内有识之士,斤斤以武术相号召,欲使武术一门成为科学化、团体化,以武术兴中华,人人皆欲得之。况武术不惟强健筋骨并具佛道家之禅理,上则精神灌顶以养性,下则气达丹田以固命,大则以强国强种,小则可祛病延年,其益诚非浅鲜焉。余尝考我国修习此术者往往以一己所得之技艺衿为神秘,绝不肯轻易传人,即授之矣,亦语焉不详,何其陋也。而欲若苦心孤诣以传人者,又苦于无书记载,以阐扬斯术,则又以学者所引为大憾也。


散手是衡量武功高低的根本点,不以散手实战来衡量武术功夫之优劣,艺总难成。中华武术虽门派林立,套路拳种不计其数,但最终总离不开散手。因此,散手并非何门何派所独有,也没有专练散手之独门,也没有散手的独特手法、身法、步法、姿势招式。所谓散手者是各门派拳种拆散套路以应服对手之千变万化的实用术,是见招拆招,见势打式的武术技击应用法门;是练武者御敌取胜的最终目的。

现代格斗术,对抗赛,自由搏击大多是借助外在的训练器材锻炼,如跳绳、举重、练臂力、练肌肉、打沙袋、踢木桩、练组合健身器等。在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再加以技术训练。这类拳手大多肌肉发达,体力过人,两肩平耸,高胸细腰,下腹扁平。此类练功者上身重,下身轻。优点:挥拳踢腿幅度大,灵活性好,做出动作快捷,迅猛。攻防招式动作大,变化粗,拳手在此阶段大都采用肢体加力量,以快制快,以硬碰硬的攻坚战术,不足之处是此类拳手胸腹空虚,腿部轻飘,胸腹抗击打能力差,起腿易被摔、绊、撞倒,所出之招多是长击。所出之招易被对方在半路格挡闪躲。而攻击者途中变化困难,往往形成出堂的炮弹难以收回,出现顶牛或被对方乘隙攻击等现象。出击者所发出的力大多是局部的冲撞力,此力与整个身体内气脱节,力量直而短,无沉暴的穿透力,现代东、西洋拳击,日本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泰拳及我国的竞技型散打均属此类风格。

我国传统武术之散手训练是按各门的严格要求,独特的训练方式,首先熟悉本门之法理,在套路训练中随招架运变。进一步练就手、眼、身、法、步的合一,在进入散手阶段的修习中,有的将套路拆开,编排一些下手开打的套路;有的借物或人作应变练习;还有的以推手、搭手、试手等逐步过渡到散手的训练。法虽各异,总之通过各种训练,以取得得己、得势、得力的妙用,以检验本门基础功夫、功架、套路之优劣,以及法理的正确程度。以便进一步修正之不足,使之法理更科学,内容更完善,套路更系统,招式更实用,功夫更精纯。散手虽变化万端,法理无穷,不一而足,论无尽头,但其应用战术要求大约一致。有诗为证:

精气凌神身心定, 周身一致力为整。

艺高临阵若无敌, 凝神审视敌在胸。

任凭势险心体顺, 以静待动勿妄行。

外柔内刚藏计谋, 得己得势勿留情。

轻似飞燕灵似猿, 重似泰山八面撑。

巧取轻灵击要害, 引进落空跌如风。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robbie_zou 发表于 2018-6-15 06:22:30 |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散手还有这么多道道
板凳
1149368209 发表于 2018-7-7 19:44:1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1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