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架大洪拳的来历及其拳术中的理论

[复制链接]
1761 2
菜鸟小弟 发表于 2018-2-13 13:14:5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步架大洪拳起称缘由。从老子创拳至今,大洪拳已经流传约2600年,传承近100代。山东郓城、梁山、菏泽等地及江苏丰县、沛县等地至今仍然流传着原汁原味的这一大洪拳功法套路,人们为区别于经在少林寺演化变异了的(少林)大洪拳,依据古老大洪拳的(平气架、气催力、气排丹田、混用力、闭气法、混元气练)六个练功步骤,改称六步架大洪拳。 纯正的六步架大洪拳气功,筑基功法为无极坐桩功、站桩功(也有不练无极坐桩功而直接进入本门四大功法练习的),主体功法分为下气功、中气功、上气功,称之为三层阶梯,修大道而是我拳修习之人的目标。
六步架大洪拳的四大功法,既可以独立习炼,也可以做渐进式的修练。练功时,在师父的指导下,采用或站、或坐、或卧等一定的身姿动作,屏心静气,去除杂念,默诵秘传心法口诀,进入气功修炼状态。
一般情况,由于民间武术的保守性、封闭性,都是密不传人。众多长年习练六步架大洪拳者,都难以得到气功功法真传。能得到最初步的下气功功法,就算是很值得师父信赖的弟子了。得到中气功、甚至上气功功法传授的弟子,更是极为稀有。六步架大洪拳的修大道功法,极少有人耳闻。碍于本门派传统功法传习的规矩,仅略作介绍,恕不详述六步架大洪拳四大功法。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清朝廷蔑称粤匪、长毛)称其为“洪拳”,并编有清王李开芳所绘制的《大洪拳谱》,捻军后人编写有《大洪拳要诀图解》和《小洪拳招式》;······清代中叶,武术盛行,洪拳亦然,道光、咸丰年间,陕西幷出三三,鹞子高三、临潼黑虎邢三、潼关颚虎苏三。此三人把洪拳西传甘凉流宁,南跨秦巴川楚,北出榆关,东至晋中,传有大洪拳、小洪拳,二路洪拳、关东洪拳、关西洪拳等。目前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的民间仍有流传。

大洪拳又名六步架俗称三晃膀,它拳势威猛,变化多端,刚劲有力,朴实深厚,脚步扎实,集气功拳架于一体。又称六步功夫架。讲究气运周身,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马步为先,扣步平肩,切势气门关,心意相合,意气合一。以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有别于我国南北广泛流传的洪拳和红拳。

六部功夫架动作朴实,大多直来直往,一放一收,花法较少。拳法运用起来明快有力。开始刚猛势烈,有洪家为“刚”之说。技术熟练之后,要求从朴实的动作中见功力。从刚到柔,刚柔相兼,有一打刚、二打柔、三打连绵气不休几个过程。打法不故弄花法,强调大洪拳固有特点。出手一寸为先,一发即至,快攻直取,先发制人。因而其拳法简洁朴实明快有力。

整套架式分六段,三十六式,一气呵成。动作舒展大方,外方内圆。它着重力量和速度的训练,动作启动快,出招似闪电,收式似火烧。守势严谨,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双手滚进滚出,起如钢锉,落如钩杆。收拳外旋向上翻转,出手内旋向下向前,拧裹而出,形成一种螺旋劲。完整紧凑,毫不松懈。


大洪拳的大部分招式均要求头顶项竖,头顶百会穴与尾闾穴垂直于地面。如,马步、弓步、虚步、十字步等都要求中脊正直。马步膝弯角度135度。几乎所有招式的变化只不过手型及步型的变换而已。这也是衡量大洪拳架式优劣的重要标志。



习拳修道三要素



所谓三要素即师质、天质、资本。

师质是学好拳术的首要因素。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文习武莫不如此,尤其是习武修道,老师的作用是先决条件,无师自通者至今尚无先例。若以拳为娱,尚不在此例,若求精到,必须有一位道德高尚,技术精湛,理论精通,教学有方的明师,才能逐步引导弟子不走弯路,直接步入正确途径,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若无明师指导,费时费力,收效甚微,一旦误入歧途,功未精进,累及伤身。因此谨防一些取得一二能为的所谓大师,他们凭技作为向社会索取名利的资本,到处表现自己,卖弄一些微流末技,故弄玄虚,更甚者施用骗术来欺骗愚弄弟子,致使不明弟子偏听偏信,盲目信崇,武学殿堂终难问津。

天质是习拳修道的关键因素,尤其对其有所建树者,务必天质聪颖,思路清晰,反应敏捷,接受能力较强。拳学精奥之处,不仅要靠明师点拨,尤必躬亲验证,用心琢磨,参详省悟。上士心传,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并非师父保守,实乃难以言传之。只有天质好,悟性高,再加上勤学苦练,问一知十,诸类旁通,才有可能悟透拳理,以达较高境界。否则虽有明师传道授业解惑,本人也能下苦功夫,可惜参悟不透拳中精奥之处,也只能停留在二流水平之上。

资本是习好拳术的决定因素。资本即吃苦耐劳的精神,自己天质聪颖天性好武,又得明师点拨,还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成功。“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拳论曰:“理清路明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成。功夫无息,进而不止,即非一蹴而就,又无捷径可寻,只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功夫才属自己所有。

总之,在明师的指导下,循规蹈矩,坚持不懈,于苦练中蓄积孕育内功,由量变逐渐产生质变。所谓悟性只能在苦练的基础上厚积薄发,才能及时地捕捉灵性,体味拳之真谛。若自负聪明,不下苦功,整日高谈阔论,或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恐其到老亦悟不出道之精奥,不得拳之精髓,而只能徘徊在武道殿堂之门外。有些人虽天质稍差,能得明师勤加点拨,自己肯下苦功,勤能补拙,在持之以恒的修习中,同样能达到目的,功夫是练出来的。非有大德者才具备高级功能神通,非有大志者才能最后攀登无所不为的绝妙化境。“艰难困苦皆所以磨砺英雄之具;坚强忍耐即所以趋成造物之方。”



桩功的形成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尽管功法千变万化,但功理却有相融合之处。《黄帝内经》的《素问》篇中,在强身、驱病、疗疾部分写道:“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精神内守,病从安来?”他主张独立守神能强身祛病。春秋以后许多文人武士大都按照这个思想,取站、坐、卧等形式锻练,作为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法宝。

六步架大洪拳中的混元桩功既是健身的桩功,更是通往高级武功的途径,桩功总的要求是:“身形合度,姿势合法、神注桩中,以意引气”。简单易行,无偏差,长期坚持可益寿延年。紫阳真人张伯端在《金丹四百字》中讲得很清楚:“身者心之宅,心者身之主,身中有一点真阳之气,心中有一点真阴之精。”心属乾,相当阳,身属坤,相当阴,故曰乾坤鼎器,阳气属离,**属坎,气和精属药物,如能做到抱一守中,安安静静,清静无为,这种练功法采的是先天混元之气。该书还谈到:“惟上士举意宅以收心,身心意三者混归一处,不二不息,鞠养成真,以致盛大而能物,即不再分别。”若照此坚持下去,就可以练出功夫来。这些说法讲的都是一个身形,一个心神,或身心,形神,这里说的形包括精、气、神,包括心意。另外《太乙金华宗旨》里也说:“凡漏泄精神,动而交物者皆离也,凡收转神识,静而中涵者皆坎也,七窍外走为离,七窍内收为坎,一阴主于逐色随声,一阳主于返闻收见,坎离即阴阳,阴阳即性命,性命即身心,身心即神气。一自敛息,精神不为境缘流转即是真气。”所以,一旦把精神收回来,就叫作坎离交媾。这就是古代所讲的上品丹法的范畴。混元养生桩的神注桩中就是把神收回来,我们采取神光意守法,就是返闻收见,或收视返听,或叫“回光返照法”等。它附合上品丹法的要求。宋朝白玉蟾的《修仙辩惑论》中谈到练丹有三:上品金丹以身为铅,心为汞,身心合一处叫练丹。以定为水,慧为火。定住精神不动,没有杂念。慧是身体里的智慧,智慧和身体结合在一起,定住了,水火交融,水火济济了。“精神魂魄意”为药,“行住坐卧”为火候、“清静自然”为运用,在生活中修练,把精神含在自身以内,这是最高功法,属上品丹法。中品丹法是以气为铅,神为汞,神气结合为丹,以午为火、子为水,“心肝脾肺肾”为药。“年月日”为火候,就是按时练功,“抱元守一”为运用,一念不起,精神内守。下品丹法是精为铅,血为汞,肾为水,心为火,“精血髓气液”为药,“闭咽搐摩”为火候,“存思升降”为运用。我六步架大洪拳基本上是按照三丹法由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修练原则实施的。但功夫的初级功中就含有中高级修练的内容。实属传统的内家功夫,其合理性、科学性、系统性不亚于我国形意、太极、八卦等内家拳。


还有一点要特别指出,各层次之间的混元气可呈现出兼容性。低层次的混元气可以在高层次混元气中或实体物质中畅行无阻,包容阴阳特性的混元气,是宇宙中最原始、最初的混元气,它能在宇宙中各层次物质中畅行,它可以成为构成各层次混元气的原始材料,人体摄入此气后,生命力就更能旺盛,因此,练功人不可忽视外混元功夫。

  功夫界各门派由于立论不同,就有不同的功理和功法。立论万物层次的,其功理功法便非常具体。立论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三个层次的,对于人来说就是精、气、神。那么道家功便有了聚津生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不同阶段的练功内容。立论于阴阳层次者又更为简单,只讲阴阳平衡,有升阴降阳的不同练法。

  六步架大洪拳立论于混元气层次,他倡导的是意气混元,只要体内的混元气足了,生命能量增强了,生命机能就增强。正如中医理论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由于这个层次的混元气是最原始、最根本、最精细的,阴阳五行(五脏)、八卦、干支和万物都可以由它而生化,它可化为阴,也可化为阳,意气混元后,阴不足则补阴,阳不足则补阳。那个脏腑有病状,就去补那个脏腑,这个气在丹田可以转化为先天之先天气,人的混元气中先天之先天气增多了,就可以使人的生命力旺盛,生命的能量增强。从一个功能量级升到更高一个功能量级,并可产生强大的功力,以供生命活动运用之。六步架大洪拳是根据混元气理论而形成的一套系统的功法。它至始至终都是以后天有为之法诀,启动先天真一之气,以返还先天无为之境。返本归元,进入天人合一,混元归一之境界。本功包括静功和动功、修道三部分内容。静功分:混元养生桩和混元技击桩两章。动功部分又分五行、八法章节等。动功部分包括技击桩部分内容,又分微动式(又称定动式)、缓动式(又称慢动式),速动式(又称快动式)训练。微动式缓动式属试力找力范畴;速动属半试半发到发力范畴。祥见动功部分。修道部分内容讲的是中脉混元、人天混元,即混元归一称中混元。无论静功、动功都要经过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三个阶段,五步功夫,亦称五混元。因混元意气拳属武功功夫,对外混元部分仅稍一提。它属开放法门。以意引气,使身体里的气和外界的气更好地接通,使体内的气冲开穴道和毛窍,更好地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但外混元之气多存在于人体比较浅表层,气的容量比较少,气的力量也比较小,它一般只走组织比较疏松的地方,多走皮肉细胞的膜层,而不能进入体内深层,必须练内混元,武功才能进境。内混元分经脉混元,脏真混元两步功夫。祥见混元养生桩部分。为聚精练气,练气化神阶段。中混元之属修大道范畴,它又分中脉混元,混元归一,两步功夫,为练神还虚,虚无还原,返还先天,返本归元阶段,见修大道部分。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旺角网络 发表于 2018-2-22 00:25:06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对洪拳了解这么多,感谢
板凳
qwbbb1093 发表于 2018-3-1 10:43: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1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