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成型的年代基本在明清两代,基本是脱胎于战场武术

[复制链接]
1533 3
987735383 发表于 2017-1-27 18:46:4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极成型的年代基本在明清两代,基本是脱胎于战场武术。战场上盔甲格斗和街头斗殴完全两个概念,太极为什么面对竞技散打等现代格斗战绩不佳,就是因为太极还没有完全脱离盔甲格斗的母体。



第一个,缺少快速高频率的连续拳法,重用重拳重腿摔跌擒拿技术。原因简单,双方着甲靠拳头想伤对方?搞笑呢~混战状态人贴人的情况太多,长兵器施展不开,这时太极的推手技术就能发挥奇效,中国盔甲大都是挂甲型制,这种甲柔韧好活动自由度高,但同时缺少对关节活动角度保护,内家功夫好的话即便对手着甲,照样可以利用关节技瞬间瓦解对手战斗力

同样,低路腿法也是这个道理,当然穿重甲腿想踢高也难,而且全副武装下膝盖负重会加大,这时踢击对手膝盖更容易至伤对手关节。


第二个,动作空裆大。和现代搏击交手,会发现太极拳手会暴露出大量空挡,以致被重击惨败。其实这些空裆都是有盔甲覆盖的部分,除非对方大力劈砍或使用钝器基本不会受伤。


第三个,出手慢。往往看教练大师讲手,说对方拳来我怎么一接再一拿云云,到实际格斗中却怎么也接不住,怎么回事呢?顶盔贯甲一秒钟能打几拳,明白这个就知道了。。。




古代应该是这样,各种研究武术的单位和个人,应该是战场武术的研究院和研究员。那个时代,战争取胜,一定是高于一切的。
盔甲的取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秦国丢盔卸甲,很多士兵干脆光膀子干,而其后却不按胜家做法,又顶盔掼甲了。原因应该是,一个是集体的力量占了上风,另一个是骑兵越来越多,骑马披甲不那么劳累了。所以说,马上的披甲战斗技术,也给武术发展拖了后腿。
所以,很多武术会受古代战争需要的影响,这是必然的,实际观察中也会看到,确实如此。



列阵对垒的事情对太极拳没有大的影响。太极拳大兴于明清,明朝时期火器已经很厉害了,明朝的火器远超欧洲,戚继光他们打败倭寇,靠的也是火器。清朝早期努尔哈赤虽然是落后地方,但是专心火器,暗中建立了火器优势,而明朝荒废了火器,满清占领中国靠的是火器优势。曾国藩打太平军,转轮子机关枪都很有了。太极拳并不是在列阵冲阵的战争环境中大兴的,而是在火器已经占了主导地位的时期繁盛的。顶盔掼甲很大意义是防火器的,因此武术应该是主要为单兵或小股单位服务的,大规模列阵冲阵已经是历史了。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中国军队完全大刀长矛迎战,那是电影,不是事实。八国联军打中国,原因是中国钢铁工业已经超过了欧洲,不得不先下手为强。欧洲的枪炮比中国先进,数量也多。中国的火器没超越盔甲,而欧洲火器超越了盔甲,这是中国当时战败的原因。所以,中国明清实际上是盔甲火器时代,此时期盔甲单兵武术,盔甲骑兵武术,应该是明清时代武术的主题。


太极拳大兴于明清盔甲火器时代,这就解开了一个疑团,那么缓慢圆润,也不管是否能打死打伤打倒打疼对方,那主要是为持兵器服务的,手中有利刃,还可能骑马,不一定很大劲,就可以令对方死伤。这点看,太极拳不仅有古代盔甲时代军事特点,而且是极其明显的。杨露禅空手打遍京城,不仅给太极拳树威,最重要的是他一定是对盔甲武术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一个人短时期就能完全彻底改变,这是不可能的。其后太极拳进入了传承时代,没有重大根本性变革再现,因此至今肯定有较多盔甲武术的成分在内。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西天灵山仙佛表 发表于 2017-2-8 00:55:1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人说。太极拳是训练骑兵基本功的。我觉得也靠谱。松胯圆裆,就是坐到马上的姿势。练拳时还专门强调,要像坐着的感觉。
板凳
猫峒璘 发表于 2017-2-14 20:14:58 | 只看该作者
类似的观点十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过,但是对象是日本的柔术。
地板
吾王s 发表于 2017-2-16 07:17:57 | 只看该作者
柔术为什么以摔拿寝技为主,这种观点认为面对顶盔掼甲的对手,踢打如同给其瘙痒,反而会打坏自已的手脚,在你死我活的战场环境下将对方摔倒后不可能在站起来重来,于是就发展了寝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4

帖子8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更多+
用心服务创业者
400-456-7895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green@Kgh_tyr.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6号